2024-05-07
499
0
加博爾醫生(Dr. Gabor Maté, 心理學家/醫生/作家)在一場演講裡提到: 慢性疾病常見於幾種類型的人,這些人在生活周遭裡,常是公認的好人、值得信賴的人、普遍有成就、甚至會受到敬重的人 :
- 無視自己需求、優先照顧別人需求的人。不爭不吵、不討價還價,對別人的同理心和貼心程度格外高。
- 壓抑自己情緒,全能地扮演好生活中的各個角色。各角色的待辦事項和責任,比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還重要。
- 無視幼時和過往的創傷,以為維持好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,就是健全的人,沒發現自己內在的系統因為創傷而有斷離、器官腺體的交流協作上有失調失衡。
他同時提到:成人雖然不像小孩一樣需要依附父母照顧,但成人的內在還是會為了生存/安全感,去依附某種外在的人事物。當我們無覺察時,很容易會把維繫依附當成是最最重要的,而把其它的需求放在後面,甚至會為了維繫依附而違背了自己的心意。
再來,是為了活出理想我而背離自己。
我們的身心是這樣運作的:當我們壓抑自己、或因為外在狀況必須往前衝刺或往後妥協時,神經系統會配合我們的認知、配合我們以為的狀況,去啟動不同模式:或戰、或逃、或防禦,依不同模式調節心跳/血壓/血糖/水份的運用,生理狀態是受到全面的影響和改變的,直到恢復”正常狀態”為止。然若我們把戰、逃、防,活成正常狀態,那麼原本協助我們的,反而會開始變成有害的,當身體變得警醒警覺時,就不會有正常的消化吸收,也不能安定入眠。我們的免疫功能會下降,慢性疾病也跟著會產生。
無論是在維繫依附或活成理想我的過程裡,如果生理/心理已因此開始失衡,或許該倒過來經營自己的人生:先顧好自己身心靈的平衡,再去追求其它”認知中的必需品”。
歡迎來談,特別是如果你已知道自己:
- 有未處理的幼時過往的負面經驗及創傷
- 有看到不再適合自己的信念但卻不知怎麼放下
- 有不健康的關係模式卻無法拒絕、無法設界線
- 無法停止討好和取悅
- 其它想改變卻使不上力的